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?解讀AI現狀
發布日期:2018-12-14 瀏覽次數:2738
“國務院去年7月印發《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》,提出了面向2030年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指導思想、戰略目標、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。里面內容比較多,跟教育相關的有三個部分,培養聚集AI人才、培訓,以及開展科普活動。”未來人機協同技術將成為一種主流的生產和服務方式。人工智能在就業方面會帶來結構性的變化,這種結構性變化也需要教育來進行適應。
“人工智能在就業方面會帶來結構性的變化,一部分簡單的工作會由人工智能完成,而大部分的工作是人機協同實現智能化。
其次,人工智能對于產業化的滲透,目前普遍認為是終端替代,這意味著簡單、能夠實現數據化的終端崗位將被人工智能技術替代,比如法律助理、銀行柜員、金融分析助理、貨車司機,以及速記、翻譯、導游等。但在傳統行業智能化升級過程中,伴隨著大量智能化項目的落地應用,需要大量數據科學家、算法工程師等崗位。不僅如此,在現階段數據驅動智能化發展的過程中,數據清理、數據標定、數據整合等工作,對人的依賴較強,因此對普通數據處理人員的需求將大幅增加,這也是就業增長的一部分。
第三個方向,就是帶動信息技術相關產業的就業增長。“現在有一種觀點,智能化是信息技術發展的一個階段,智能化產業應用需要基于數字化、網絡化時代的信息技術成果,并融合物聯網、大數據、并行計算等一大批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,尤其是大數據對互聯網的依賴,目前整個智能化的推進是一個協同推進,而不是單一推進。”所以說,之后人工智能的發展會對下層的產業形成線性的帶動發展,因此不僅是人工智能崗位會增長,相關崗位也是一個同步增長的趨勢。
第四個就業轉型方向將是服務業。從簡單性、重復性、危險性任務中解脫出來的人員,可以從事具創造性的工作。隨著物質產品的豐富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提升,人們對高質量服務和精神產品的需求將不斷擴大,對個性化服務的需求逐漸上升,將會創造大量新的服務就業。中國的服務業的總產值與國外發達國家水平相比還有差距,第三產業占比還有待提高。
- 上一篇:人工智能進入高中課本!
- 下一篇:智慧城市建設離不開智慧醫療